政务邮箱: 用户名 密码
English RSS订阅 掌上宜春
 您现在的位置:首页 >> 市情 >> 文化艺术
特色文化 之 万载傩舞
更新时间: 06-10-30 字体:【  
万载傩舞,始于元末明初,似深山璞玉,如峡谷幽兰,习俗盛行,古朴祥和,堪称“舞蹈艺术的活化石。”
  跳傩,俗称“跳魈”,又称“搬案”、"舞鬼戏"和"二十四戏"。跳傩者头戴面具,身着古装,手各种兵器,手舞足蹈,其表现手法严肃而诙诣,它既是人们以娱乐形式向傩神祈求国泰民安、人寿年丰的一种祈祷方式,也是民间一种喜闻乐见的传统娱乐活动。
  在清朝道光年间全县有7座傩庙,同治年间全县增加至9座傩庙,到1940年沿有傩舞队17支,并形成了自己的表演风格。可见万载古时傩风盛行。
  傩舞在装扮上的一个突出特点是戴面具。傩舞共有大小面具24具,它们的名称是:开山、走地、先锋、功曹、绿品、杨帅、鲍三娘、花关索、小鬼、判官、上关、下关、童子、前司郎、城隍、皂班、土地、点兵、四大天将(魔礼青、魔礼红、魔礼海、魔礼寿),故称“廿四戏”。除大菩萨面具外,皆为人脸大小,均系樟木雕成。其造型各异,有的黑面粗须,形态凶蛮;有的白脸秀眉,和善文静;有的威武雄壮,气宇轩昂;有的滑稽可笑,逗人之至。
  万载傩舞有“开口傩”和“闭口傩”两种流派之分。“开口傩”几乎每角必唱,表演风格强悍、干练、紧凑,还有一定的故事情节。“闭口傩”则注重表演,具有悠闲、古朴、轻盈、洒脱等特点。城西的双桥、潭埠、株潭、黄茅等地的傩舞均系“闭口傩”,城郊的马布、高城、岭东等地的傩舞则属“开口傩”。但两种流派所供奉的主神均系“欧阳金甲大将军”,其走村串户的表演,均增添了吉祥、福祉之光。
  乡人接傩,十分虔诚,香烟袅袅,爆竹专声声。《团将》场面,气壮山河,牛角、海螺、长号、唢呐、鼓乐齐鸣,鞭炮,火铳一声高过一声,跳傩者纷纷登场,“大菩萨”手执七星剑威风凛凛,“万民伞”速速转动,观傩者携儿带女挤入伞下,与演员一起手舞足蹈,企盼赐福消灾、风调雨顺、长命百岁、好运常随。
  1986年,万载傩舞的17个节目均选入《中国民族民间舞蹈集成·江西卷》;同年,《江西万载傩舞概述》一文,也在中国舞协民族舞蹈研究会和中国民族民间舞蹈集成编辑部主办的《民族民间舞蹈研究》刊物上发表。
  1990年,万载县文化馆馆员胥平波摄影的18幅《傩表演组照》在美国纽约、洛杉矶等地展出,深受赞誉。同年8月,潭埠池溪的傩面具参加江西省“傩乡杯”艺术展获优秀收藏奖和组织工作奖。
  1992年,日本东京大学教授、东洋文化研究所文学博士田促一成先生慕名而前来万载实地考察,并将万载傩舞收进了他的《中国巫系演剧研究》一书。同年10月,台湾《大陆奇观》摄制组也慕名前来,将万载傩舞摄入风光片。
  1997年,万载县文化馆馆长刘凤初撰写的近5万字的《江西万载沙桥傩神》一文,问世于由日本木耳书社出版的《中国汉民族之傩面戏》一书。
 
信息来源: 本站收集 【打印本页】【纠错留言】【关闭窗口】
网站声明 | 网站地图 | 网站帮助 | 联系我们 | QQ及时咨询 QQ及时咨询(2513807704)
主办:宜春市人民政府 承办:宜春市人民政府办公室    
技术支持:宜春市政务信息化工作办公室 版权所有:bet36官网手机版 赣ICP备06000141号 赣公网安备 36090202000004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