English RSS订阅 掌上宜春 WAP无线门户 政务微博 无障碍浏览
       首 页   |    走进宜春   |    政务公开   |    政民互动   |    网上办事   |    网站导航               
当前位置:首页>>>市情>>>宜春概况>>>行政区划>>>樟树市
樟树市
信息来源:市史志办  更新时间:13-06-07 15:27:00
收藏
打印
关闭
字体:【  

  【概况】樟树市位于宜春市中南部,是中国药都。全市辖4乡10镇5街道办事处,总面积1290.99平方千米,其中市区面积23.6平方千米。耕地面积6.05万公顷,有林面积2.56万公顷,森林覆盖率30.44%。总人口59.16万人,其中城区人口21.66万人,非农业人口15.83万人,人口自然增长率7.90‰。2011年实现国内生产总值188.56亿元,同比增长14.6%。其中,第一产业增加值24.71亿元,增长3.1%;第二产业增加值109.09亿元,增长19.9%;第三产业增加值54.76亿元,增长10.7%;三次产业结构为13.1:57.9:29.0。规模以上工业总产值264.64亿元,增长53.3%。主要工业产品有:白酒4.94万千升,原盐161.06万吨,中成药7604吨,电动葫芦1918台,单双梁起重机1599台,香料1520吨,水泥25.72万吨。农林牧渔业总产值43.54亿元,增长10%。主要农产品有粮食52.7万吨,油料5.19万吨,中药材3661吨。财政收入23.2亿元,同比增长35.7%,支出22.6亿元,同比增长23.8%。城镇在岗职工年平均工资26248元,同比增长9.83%;农民年均纯收入7842.05元,同比增加18.65%。年末金融机构各项存款金额161.91亿元,同比增长24.8%;各项贷款余额75.79亿元,同比增长40.7%。樟树市区位、交通、产业、文化、岩盐与旅游资源优势凸显,境内有浙赣、京九两条铁路干线,沪昆、赣粤两条高速公路及105国道、樟宜、樟高、樟抚3条省道和千里黄金水道赣江航运穿境而过。工业支柱产业有医药生产与物流、酿造酒、盐化工、保险设备机械制造。樟树古为江西四大名镇之一,千年古文化(药文化、道教文化)积淀雄厚。境内有全国第四、占江西90%以上、储量达103.71亿吨的岩盐矿床。主要旅游资源有道教圣地阁皂山国家级森林公园等多处自然、人文景(点)区,国家重点文物保护单位4处。2011年综合经济实力名列江西省前列。

  【第42届全国药材药品交易会】2011年10月16~18日,由江西省人民政府、中国中药协会主办,宜春市人民政府、江西省食品药品监督管理局、樟树市人民政府承办的樟树第42届全国药材药品交易会在樟树市隆重举行,并取得圆满成功。此次樟交会以“创新、健康、合作、发展”为主题,在进一步巩固商贸交流、扩大开发等功能基础上,把“樟邦”炮制与中药养生保健作为重头戏,让此届樟交会的中医药文化氛围更浓厚、特色更鲜明,为中医药文化的更好传承与弘扬做出了积极的贡献。一、药材药品交易红火。此届樟交会药商参展规模空前,包括北京同仁堂、华北制药等全国前30位的医药生产企业和前201位外资医药企业都慕名而来。参展药品有中成药、中药饮片、中药材、民族医药,以及处方药、西药、药物保健品、生物保健品、基因药物、生化药物试剂等。此外,此届樟交会还是一个名副其实的药界群英会,参会人员囊括了国家有关部门领导及专家,大型医药及医疗科研单位、全国16家中药材专业市场代表,港澳台、日本、韩国以及东南亚、欧美等境外医药客商代表,全国中药材种养合作组织,全国各大型保健品企业,云南白药、山东东阿、广东三九等国内知名企业的高层代表等。此次大会参会的全国医药厂商达9100家,参会代表8.6万人;参展企业达510家,参展品种12000个,成交额26.8亿元。二、引领药业发展方向。樟交会已由单纯的药材药品交易发展到中药业技术研讨、信息发布、GAP标准研究、商业合作洽谈等,为医药产业界搭建高端对话与交流合作的平台:10月14日,卫生部健康教育专家温长路受邀作关于中医保健的报告;10月15日,江西中医学院客座教授宋民宪围绕“中药再平价、中药产业发展”主题,就如何加快中医药产业发展、提高中医药产品技术含量和附加值等方面提出真知灼见;是日,南京师范大学教授戴传超、广州中医大学教授徐良等3位专家从不同侧面阐述中国中药材合作社创新及产业发展的一系列战略问题,来自全国各地的中药材种植合作社代表及中医药爱好者就中药产业发展、中药材种植规范、如何解决无序竞争、提高药材的品质等问题讨论切磋;是日,2011江西(樟树)第42届全国药交会招商引资推介会暨项目签约仪式上,签约经济技术合作项目28个,项目涉及医药、化工、农业等产业,投资额44.72亿元;16日,200多名医药公司、大药房代表从品牌营销、渠道建设、终端销售等方面,畅谈新医改下中国医药品牌的发展。会展功能的延伸,极大提升了樟交会专业化水准,使之成为预示医药行业发展的风向标。三、药文化展示成“亮点”。樟树中医药文化源远流长,充分挖掘千年药都文化底蕴,展示樟树悠久的医药文化是此届樟交会的一大亮点。10月14日,举办“迎盛会、颂药都”书法美术作品展,把樟树药文化的博大精深和医药产业的蓬勃发展浓缩于方寸之间,给人以隽永高尚的艺术享受;来自全国各地的药界人士通过祭祖方式了解樟树中药文明,感悟中药文化的悠久历史;8位名中医专家走进市中医院国医堂,开展义诊服务;大会期间举办的中医药养生保健专题讲座、中国中药材合作社发展高峰论坛、医药品牌高峰论坛等,无论从内容还是规格上,都充分表现樟树传统医药文化中已经增添了现代高科技的内容。樟交会已成为一个功能完善、内涵丰富、视野开阔的综合性交易盛会。

  【工业经济实力大幅提升】突出表现在五个“更”上:一、工业发展质量更优。工业经济继续保持平稳向上的发展势头,全市规模以上工业完成增加值65.31亿元,增长23.82%;完成主营业务收入272.27亿元,增长58.84%;实现利税42.53亿元,增长78.16%。二、项目带动作用更强。深入开展“产业升级年”、“重大产业项目安商活动月”等活动,完成四特“两城”一期、仁和“863”二期主体工程,宏宇能源玻璃项目点火试产,赣中氯碱、晶昊盐化、深圳华润通光电通讯、北京新怡和风力发电、厦门中坤松节油、九州通医药物流、厦门乃尔电子心脏起搏器等项目有序推进。开展“产业招商百日行动”活动,有力促进招商引资工作的开展,全市共引进投资亿元以上重大项目13个,新开工项目13个,新投产项目8个。三、产业支撑效果更实。不断做大做强药、酒、盐、机械五金制造等支柱产业,走“产业龙头——产业链条——产业集群”发展路子,通过抓龙头、抓配套、抓创新,进一步带动产业集聚发展,夯实产业发展基础,提升产业竞争力,逐步架构起以产业龙头为引导,企业优势互补、资源合理配置、布局结构优化的工业经济发展新体系。产业集群在全省乃至全国影响凸显,先后获“中国产业发展能力百强县(市)”、“中国产业集群竞争力百强”等荣誉。四大产业实现工业增加值44.3亿元,占全年规模以上工业的67.8%;上缴税收9.8亿元,同比增长31.2%。四、企业经营效益更好。全市有纳税1000万元以上工业企业10家。其中,四特酒有限责任公司上缴税收5.59亿元,获2011年度中国酒类十大最具竞争力品牌和2011年度全国白酒品牌价值20强,品牌价值达55.9亿元;仁和集团上缴税收1.93亿元,列2011年最具竞争力上市药企20强,“妇炎洁”和“优卡丹”成为国内市场同类产品中的领先品牌和销量“单打冠军”的品牌产品。春丝面条进入全国面条企业前8强;金属保险柜产品销量占全国市场份额的四分之一。五、品牌创建力度更大。坚持质量兴企、品牌兴市的发展思路,建立“以政府引导为保障,以企业创新为主体”的品牌创建工作机制,企业自主创新能力和核心竞争力不断增强。2011年,新增“金虎”、“春丝”2件中国驰名商标以及12件省著名商标、2个省名牌产品。全市有中国名牌产品3个,江西省名牌产品24个;拥有中国驰名商标4件,江西省著名商标61件,列全省第一、全国40强。67家企业通过ISO9000质量管理体系认证,有效商标总数达1400多件。自2007年起,连续4年进入“中国商标发展百强县(市)”行列,成为全省品牌总量最多的县(市)。

  【农业发展后劲显著增强】全年粮食总产达58.26万吨,创历史最好水平;生猪出栏84万头,水产品总量3.77万吨。全年投入水利建设资金2.28亿元,全面推进防洪堤坝和病险水库除险加固、小农水重点县及农村安全饮水等重点水利工程建设;农机总动力达103.5万千瓦,水稻生产综合机械水平达68.2%。农业产业化新增国家级农业龙头企业1家,市级龙头企业6家。拥有各类产业化组织279个,农业产业化龙头企业60家,列宜春市第一、全省站前列;5家农业龙头企业列入“双十双百双千”工程;引进高品质茶叶示范园项目,为全国最大的黄金芽连片种植基地。新增无公害蔬菜基地面积1千亩、花卉苗木基地1万亩;造林绿化“一大四小”工程完成造林3527公顷,改造低产油茶400公顷。“造地增粮富民工程”新增耕地127.5公顷;改造中低产田2333公顷,建设高标准农田833公顷,改善和新增灌溉面积3180公顷。

  【城市品牌形象不断彰显】聘请国内一流规划设计单位,对重点区域、重点地段进行规划设计,精心编制城市总体规划,完成新城区控制性详细规划,大力推进城西新行政中心区修规、医药物流园区修规的编制工作,形成较为完善的城乡规划体系。大力实施城市扩张“倍增计划”,城镇建设三年大会战初见成效,40个城建项目开工30个、完工21个。新建、改扩建盐城大道、滨江大道、共和东路延伸等5条城市主干道;四特大桥建设进展顺利,作为城市“窗口工程”的仁和大道道路工程全面完工;推进城市生活垃圾无公害化处理场和城市引水工程建设,启动棚户区改造工程,城市功能和承载能力明显提高。不断加快城区绿化建设,新建7个省级森林公园、2个火车站广场,园林绿化总面积达798公顷,城区绿化覆盖率达41%,人均公共绿地面积达10.8平方米,实现中心城区每500米左右就有一个居民公共休闲绿地的目标,顺利通过省级园林城市考核验收。作为樟树旅游“生命线”的葛玄路建成通车;阁皂山旅游开发和新恒基盐泉养生旅游度假区两个旅游龙头项目顺利开工;打造三层楼、梦湖山庄等一批特色旅游品牌;通过对现有宾招场所的改造升级,提高旅游接待能力。

  【盐化工产业“绿色”发展成效凸显】在县域经济三年大竞赛中,樟树市把培育壮大盐化工产业作为支撑县域经济快速发展新的增长点,通过设立“绿色入园标准”、开通“绿色服务通道”和完善“绿色发展产业链”等方式,加快盐化工产业绿色发展步伐,转变经济发展方式,成效明显。在招商引资过程中,设定盐化工项目“绿色入园标准”,大力引进符合国家政策和产业发展规划,科技含量高、质量效益好、产业关联性强、生态环保型的项目。新引进的项目必须由专业机构和专家把关,进行综合评估,接受严格的审批。同时着力打造“效能型”政府,全面废止有悖于提升行政效能要求,影响办事效率的规章制度,最大程度减少审批环节和审批时间。并积极推行市、乡两级行政服务代办员制度,及时上门主动跟进,在项目引进、建设、投产过程中提供全过程、全方位的政策咨询,材料准备和手续代办等服务。在完善产业链方面,采取“延伸链条引项目、填补空白找客商”的办法,积极引进一批龙头型项目和产业链上的关联项目,以产业链不断延伸催生新的招商源,最大程度发挥关联项目之间的“磁性作用”,提升企业内部、企业与企业之间的产品关联度,搭建起相互作用、互为补充的产业链。至2011年底,已签约盐化工产业项目27个,其中投产项目17个,在建项目7个。盐化工企业已步入增产不增污、增效不增耗的绿色发展轨迹,整个产业呈现出“联得紧、吃得少、产得多、排得少”的绿色发展趋势。

  【医药流通企业生命淌银】樟树市作为全国传统医药的集散中心,一贯坚持走“买全国药、卖向全国”的发展方向,通过标准化搭建引资平台,集约化整合企业资源,信息化服务产业发展,大力提升医药流通企业的市场竞争力,促进产业的集群扩张与规模化发展。市委、市政府抓住国家药监局配合新医改出台的一系列新政策,支持和规范建设规模化、集约化大型医药物流中心或园区的契机,精心规划2000多亩土地,建设标准化的现代医药物流园区;鼓励国药集团、九州通等业外资本企业或业内大型药品生产、经营骨干企业单独设立医药物流配送中心,或吸纳本地医药企业参股共同经营。积极引导本地医药商贸企业进行资产重组、管理重组、技术重组,强强联合,走专业化分工、合作化发展之路,实现集约化协同发展。同时在医药物流园内配套建设电子信息网络化工程,通过构建医药品交易电子商务平台、中医药历史文化发展平台和药业信息平台,不仅实现企业间的互联互通,使商家足不出户即可查阅各种商品信息,及时掌握行业动态,而且还能通过网络咨询、网络订单、网络竞拍、网络开票、网上支付等一条龙操作,实现远程交易的电子化操作。全市通过GSP认证的医药流通企业数量居全省第一,经营品种达12个大类2万余个品规;培育出18家规模以上医药商贸企业,其中7家进入全省医药流通行业10强。2011年,全市医药流通企业销售额达76亿元,占全省30%以上。

  【工业强市战略促富余劳力就地就业】在实施工业强市战略过程中,以结构调整为主线,不断强化工业基础设施建设,努力提高服务水平和办事效率,营造开放、宽松的投资创业环境,筑巢引凤。同时,以药、酒、盐、机械旅游制造和旅游产业为重点,引进配套型企业,拉长产业链条,完善产业体系,产业集群化发展的聚集效应和规模效益凸显。在此基础上,不断培育和壮大龙头企业,激发集群活力,在政策、资金、技术等方面,对产业集群中具有一定规模和实力、带动力强的企业,给予重点扶持,将政府引导与激活企业内在发展动力相结合,加快提升优势企业实力,带来全行业规模的快速扩张,全市工业经济实现集群化、跨越式发展,工业企业数和企业规模得到进一步扩张。工业经济的大发展促进了富余劳动力的大转移,为广大劳动者就地就近就业提供广阔舞台。2011年,全市工业企业共吸纳就业人员8万多人,有效缓解了富余劳动力就业难题。

  【稳步推进“绿色”农业生产】立足资源优势,加快传统农业向现代农业转变,以发展绿色、生态农业为突破口,让绿色基因加速向生产、加工、销售环节渗透,有力地提升农业比较效益,促进农民增产增收。以发展无公害农产品、绿色食品、有机农产品农业和循环农业为重点,将基地建设作为发展绿色农业的“首要环节”来抓,建成大型特色农产品基地137个,农业标准化示范基地16个,省级无公害农产品、绿色食品示范基地5个,无公害农作物生产基地面积达3400公顷,形成以大型农业产业化重点龙头企业牵头、各种优质农产品基地为后盾的生产、加工、销售为一体的发展格局。在积极推广农业标准化生产的同时,着手制定品牌培育规划,重点指导和帮助涉农企业、种养大户向国家、省、宜春市申报绿色名牌产品,大力实施品牌带动战略,共培育出35个省内外知名农产品,创中国驰名商标2个、江西省名牌产品6个。围绕绿色农业生产基地,建立健全各类农产品服务合作社、专业协会等合作经济组织,同时大力引进“农字号”龙头企业,以工业反哺农业,采取“公司+农户”的形式发展“订单”农业,增强农业抵御市场风险的能力。全市拥有各类产业化组织279个,全年销售收入超500万元农业龙头企业56家,其中国家级1家、省级11家、宜春级17家,带动4.9万户农户规模种养;登记注册的农民合作组织184家,发展会员1113人,辐射农户6万多户。绿色农业产值比重占全市农业总产值60%,农民年人均从中获利1300多元。

  【多元化投入农田水利建设】积极创新政府投入机制和农民参与机制,不断深化小型水利工程管理体制改革,按照“自主管理、自我发展”的原则,广泛吸纳社会资金,鼓励民办水利建设。在推进过程中,采取“以补代投、民办公助”的措施,对农户、农民合作组织、村组集体等自愿开展小型农田水利工程建设项目的材料费、设备费和施工机械作业费等分期分段给予补助,避免了过去给钱不办事的情况出现。并采取政府补助与农民自筹挂钩的形式,多筹多补、先干后补,以鼓励农民更多地投入农田水利基本建设。同时按照《宜春市人民政府关于小型农村水利工程管理体制改革的实施意见》,在全市各乡镇选好2~3个点,通过拍卖、租赁、承包、委托经营、股份合作等方式,在符合有关法律法规和农田水利规划、不改变工程性质和用途、不降低服务标准和质量等条件下,从土地占用、租赁、信贷等方面给予优惠,共完成130多处小型水利工程的管理制度改革。2011年,全市共下发补贴资金220万元,带动760多万元民间资金投入兴修水利,农田水利建设完成投资1.14亿元,投劳132万个工日,累计完成土石方79.6万立方米,新增可受益面积1800公顷。

  【实施“造地增粮富民”工程】近年来,樟树市以土地开发复垦和土地整理为抓手,按照“先做加法,再做减法,先造地、后用地”的发展思路,坚持以人为本,规划先行,高位推进,先后投入资金5000多万元,着力实施土地开发造地、土地复垦造地和土地整理造地,在不影响行洪和生态环境的前提下,对坡度小于25度的荒坡荒山进行开发,实行宜耕则耕,宜果则果,提高土地利用率和产出率。同时以农田整理为手段,对田、水路、林、村等进行综合整治,加快中低产田改造,使改造后的耕地成为“地平整、土肥沃、旱能灌、涝能排、机能进、产能增”的高产田,不仅有效改善了土地利用结构,提高农业综合生产效益,而且有效缓解了城镇发展用地与耕地保护的矛盾,实现耕地占补平衡。到2011年,全市共实施土地开发、整理和复垦项目10个,整治改造农田2200公顷,新增耕地面积380公顷。

  【扎实推进造林绿化“一大四小”工程建设提升创建活动】2011年,樟树市在进一步巩固造林绿化工程成果,提升工程内涵的基础上,投入2.37亿元建设资金,扎实推进造林绿化“一大四小”工程建设提升创建活动。高速公路连接线揉合药、酒、盐文化于一体,采取不同植物搭配,打造了一条自然、生态、现代、和谐的精品“迎宾走廊”;沪昆、樟吉高速通道绿化品味进一步提升;投入8500万元,在中心城区实施9个城市森林公园创建;大力开展“森林公园”、“森林街道”、“森林园区”、“森林乡镇”、“森林单位”等“森林十创”活动,提升城镇绿化水平。进一步壮大高产油茶、花卉苗木、种药材种植等林业产业,市政府每年安排900万元作为油茶产业发展专项资金,已建成高产油茶基地3800公顷,高产油茶育苗基地6公顷;建成绿化苗木基地120公顷,花卉苗木基地27公顷,有苗木企业15家,各种花卉种植270公顷,绿化苗木种植1070公顷。2011年,全市共完成造林绿化3526公顷,其中山上造林完成1853公顷,山下造林完成1673公顷;完成通道绿化提升91.3千米。

  【中国首创盐泉养生度假旅游区开基】6月19日,中国首创盐泉养生度假旅游区举行开基大典。省委常委、常务副省长凌成兴下达开工令。项目总投资31.65亿元,按照“高端、健康、低碳、休闲”的总体定位,以盐泉为核心支柱,融合樟树药、酒、道等养生资源,着力打造集保健、疗养、观光、休闲、度假于一堂的国际顶级养生旅游基地;打造全国最大的盐漂流浴场、中国唯一的养生主题盐泉旅游度假区,填补国内复合型养生旅游度假项目的市场空白。项目建设规划设计由美国HZS设计公司和易道设计公司担纲,具有国际水准。整个项目分三期同步进行,预计用5年左右的时间全部建成。项目一期投资10.4亿元,计划于2012年春节期间建成盐泉漂浮体验区试营业,日接待游客可达1.5~2万人。

  【实现省级生态乡镇、村创建“零”突破】近年来,樟树市紧紧围绕省委、省政府提出的建设鄱阳湖生态经济区战略,始终围绕生态经济发展,狠抓环境综合治理,大力推进生态工程建设,积极开展环境优美乡镇和生态文明村建设创建,扎实推进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和农村环境保护工作,城乡一体化建设取得明显成效。4月,张家山街道、临江镇荣获江西省第四批省级生态乡(镇)称号;张家山街道袁赣居委会、临江镇彻埠村获江西省第二批省级生态村称号,实现省级生态乡镇及省级生态村创建“零”突破。

  【连续5年获全省新农村建设工作先进县(市、区)】自2006年开始实施新农村建设以来,樟树市在选点布局上突出将群众积极性高、交通条件好、产业基础好的村庄作为建设点,每个新农村建设点都成立村民理事会,并聘请专业机构规划设计和专业施工队伍建设新农村,建设过程中严把质量关、验收关。同时,每年储备一批建设点,提前做好宣传发动、资金筹措、规划设计、拆障拆危和改水改厕等基础工作,条件成熟后转为下一年新农村建设点,为更好地建设新农村打下坚实基础。2006~2010年,全市累计投入1.6亿元用于新农村建设,共建设新农村点429个,发展一村一品基地2000公顷,成立各类专业社近200家,新农村建设点上村民年人均收入比全市农民人均收入高出400元左右,已连续5年荣获全省新农村建设工作先进县(市、区)。

  【六次蝉联全省双拥模范城】樟树市始终将双拥工作纳入各级党委、政府的重要议事日程,纳入社会与经济发展和部队建设总体规划。在优抚保障工作中,认真贯彻落实各项优抚安置政策,相继制定落实《樟树市抚恤定补优待对象医疗保障实施细则》等一系列规范性政策,建立健全优抚对象抚恤补助标准自然增长机制,提高重点优抚对象的抚恤补助标准。在推进经济社会全面协调发展的同时,始终把解决驻地部队战备训练、工作生活等方面的问题和优抚安置作为工作的重点来抓。几年来,共帮助86户重点优抚对象修建住房,向优抚对象发放抚恤补助金1360万元,投入国防基础建设经费312万元。通过创新双拥创建模式,形成“围绕发展抓双拥,抓好双拥促发展”的良好格局。至2011年,已连续六次蝉联全省双拥模范城。

  【樟树中学被评为首届江西人民最尊敬的学校】樟树中学创办于1901年,前身为临江官立中学堂。后相继更名为省立十三中、省立十二中、省立九中。1940年定名为江西省樟树中学。1953年7月,被教育部批准为重点中学。1994年,首批通过省重点中学评估验收,获“省优秀重点中学”称号。学校先后被评为省先进单位、省先进党支部、省青年工作先进单位、全国体育传统项目优秀单位、省中小学实验室工作先进学校、省现代教育技术示范学校、省园林化单位、省卫生庭院,江西省第六、七、八届“文明单位”。学校高考成绩连续多年名列全省前列。2011年3月,在由江西省教育学会、教育管理专业委员会、江西省广播电视今视网网站、江西广播电视报社主办,江西校长网及全国30多家知名网站同时参与的“感恩教育——首届江西人民最尊敬的十大校长、江西人民最尊敬的十大学校”大型调查评选活动中,樟树中学荣获江西人民最尊敬的学校。

  【樟树被定为“中国金属家具产业基地”】保险设备制造业是樟树市机械产业的一个传统行业,已有39年的发展历史,经过重组、兼并,再重组、再兼并,到2011年,全市有保险设备企业15家,其中销售收入超亿元企业9家;行业拥有总资产10亿元,从行人员5900余人;拥有中国名牌1个,中国驰名商标1个,江西省名牌产品3个,江西省著名商标7个;13家企业通过ISO9001:2008(2002、2004)质量管理体系认证,12家企业通过ISO14001:2004环境体系认证;3家获全国诚信守信企业,9家获江西省诚信企业,6家被批准为中国档案协会定点生产企业;拥有专利产品94个。2011年规模以上保险设备制造企业完成销售收入25.48亿元,实现工业增加值5.897亿元,利税3.496亿元。行业主要产品有密集架、书架、保险柜、文件柜、金库门、活动库房、课桌(椅)等10大系列200多个品种,产品覆盖全国30多个省、市、自治区,并销往东南亚国家和港澳地区。主要产品密集架、书架销售收入分别占全国市场份额的15%和三分之一。2007年5月8~10日,中国金属家具协会金属专业委员会成立大会在樟树市召开。2011年12月,樟树市被批准为“中国金属家具产业基地”。

  【主要领导人】

  市委书记黄玉剑

  市人大常委会主任杨桂林

  市长刘安安

  市政协主席傅理学

 
 
页面纠错留言>>>>  
 
网站声明 | 网站地图 | 网站帮助 | 联系我们
主办:宜春市人民政府 承办:宜春市人民政府办公室      
技术支持:宜春市政务信息化工作办公室 版权所有:bet36官网手机版 赣ICP备06000141号